首页 >> 学科科研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宁波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第一批子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01-28
  
点击量:

为落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各项任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推进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启动宁波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第一批子项目(以下简称“专业群子项目”)的申报工作。专业群子项目从即日起开始申报,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以服务宁波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主题,以加强与各类职业(执业)资格培训内容的衔接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明晰专业群子项目人才培养显示度。
2.坚持高起点、有创新,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体现专业特色,渗透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为龙头、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子项目建设思路。
3.根据各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建设相应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教材,采用案例化、项目化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4.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探索新的产学研模式,以产学研科研合作项目为载体,通过内联外引,建设高低搭配、特色鲜明并符合宁波产业发展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大学生学科竞赛,课外实践为载体,重点建设或培育开放式专业能力实践的活动基地和创新平台。 
二、申报条件与内容
信息分院教师均可申报,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可主持1—2项项目,且项目应由2人及以上组成的项目组共同完成。
本批专业群子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项目类型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核心课程类、教材建设类、学科竞赛类、实习实训基地类、综合类项目等6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核心课程类、教材建设类、学科竞赛类、实习实训基地类项目应认真填写“宁波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子项目申报书”(详见附件)。综合类项目则自行设计表格,细化项目建设方案。
三、建设要求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项目:根据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条件,积极探讨面向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模式改革。
2. 核心课程类项目: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相互支撑,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统筹和优化整合,凸显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体现课程内容能力化,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建设案例化,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
3. 教材建设类项目:建设凸现专业核心能力且与专业培训衔接的项目化、案例化教材,突出专业和宁波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宁波市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凸显教材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材建设项目含专业课教材或实训教材。
4. 学科竞赛类项目:构建强有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与竞赛组织机构,加强竞赛辅导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参赛水平和受益面,实现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比例、年均获奖人次的突破,确保学科竞赛项目在全国同类学校成绩名列前茅
5. 实习实训基地类项目:建设在宁波市具有影响力的双证书实习实训基地,与在甬企业在学生培养、科研合作、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积极开展在校生、在职职工和社会人员培训,形成培训品牌,对专业群学生开放。
6. 综合类项目:围绕宁波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结合工作实践和岗位工作情况,自选主题,突出体现项目的人才培养显示度。
四、申报与评选
1. 申报。申报人可在信息分院网站“教学教务”下“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宁波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子项目申报书”,并于2010年3月2日前将申报书电子稿及纸质申报材料(一式六份)报送分院教务办。
2. 评审。专业群子项目将由分院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分院党政联席会批准后公示并发文,以宁波市教学改革与研究类项目级别立项,并拨付建设经费。批准立项后,即由项目负责人开始实施。
五、检查与验收
1. 专业群子项目的检查与验收包括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分院组织专家对专业群子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
2. 对专业群子项目的检查和验收以申报书提出的建设工作任务、预期成果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验收依据包括课程建设成果、教材、教改教改成果、课程专题网站等。
3. 立项的专业群子项目经过1-2年的建设,完成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后,向分院提出书面结项申请,提交自评报告。分院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验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待整改落实后,再组织验收和划拨建设经费。
六、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
1.对评选为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的项目,学院给予一定额度的建设经费支持。项目立项后先拨总经费的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将停止拨付后期建设经费;项目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其余的50%经费。
2.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须与分院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项目验收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绩效考核指标”开展。
联系人:陈益林;联系电话:88130025,短号:662051;
E-mail:nitcyl@nit.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