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班级: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于2023年在贵州大学举行。为充分调动我校师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充分挖掘培育优秀项目,提升整体水平,决定启动2023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孵化工作,现将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项目孵化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3月。
二、项目孵化参与对象
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本科生。
三、项目孵化要求
参照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竞赛要求。
(一)作品类别
竞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包括调查报告、咨询报告、学术论文。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发明、制作类;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二)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3.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品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集体作品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4.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学术论文类字数不超过8000字,社会调查报告字数不超过15000字,发明制作类应附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或应用证书,在评委需要时进行实物演示。
5.参赛作品须以学生为主设计,独立完成,能够参加展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能参赛。
四、作品考评要点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所有作品应含参赛申报书、参赛作品(参赛作品要求详见附件申报书说明部分)及支撑材料。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8月上旬—9月中旬
发布通知,宣传动员;学院进行院内项目选题论证、邀请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研究方向的把关及指导,各项目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明确9、10月份项目撰写阶段成果累积的具体进展和时间节点。
2.作品撰写阶段:2022年9月中旬—10月中下旬
各项目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完成相对成熟的申报书及参赛作品(申报书参考附件版本),尽可能多地累积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及各类专利、新闻报道、上级批示等。
3.作品提升阶段:2022年10月-11月
学院组织对所有项目进行评审,进行学院级比赛;比赛结束后,遴选3-5个优秀项目报送申报书及参赛作品至校团委。学校汇总优秀项目后将进行后续的项目推进工作。各学院举办院赛,注意务必形成通讯稿、留存院级竞赛照片。
4.校级初复赛阶段:2022年12月
学校发布校赛通知,学校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收到的作品开展初赛、复赛,确定优秀项目库。
5.优秀作品提升阶段:2023年1月—2月
由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团队进行培训,对作品加以完善和进一步提升。
6.校级决赛阶段:2023年3月
学校开展终审决赛,最终确定各级奖项,并确定入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项目。
未尽事项,可进行咨询。
联系人:蒋鹏涛
联系电话:88229538 13586738705
附件:beplay体育手机官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信息学院学工办
2022年7月29日